8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共有56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大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财税政策供给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形势分析,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各项财税政策更快见效。有的出席人员提出,非税收入占比较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一些地方收入虚转空转,影响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举措,降低非税收入的比例。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减少,“三保”等刚性支出压力加剧,加上债务因素,财政资金“十个坛子五个盖、哪里着火哪里盖”的现象并不少见。应密切关注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财力状况,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跟踪监督,全面、系统掌握各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加强动态研判,适当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同时,加强对政府中长期收支状况的研判,研究推进财政可承受能力测算评估,确保政府财力能兜底、可持续。有的出席人员认为,中央财政对增值税地方留抵退税实施补助的政策效果较好,对稳就业、保市场主体起到积极作用,建议适当延长实施期限。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应坚持审慎决策投资项目,严防严查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新基建投资引导。
二、强化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当前科学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和转变科研范式相交织,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目前我国在基础研究投入上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比重只有6%多一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总投入中仅占1.1%,近年来申请基金支持的竞争十分激烈,资助率不到17%,资助额度不断下降。建议持续增加财政科技领域投入,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开展,加大应用基础研究竞争性经费的支持力度,聚焦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推动重点领域攻关和应用;推动科研机构、科研工作者摆脱惯性思维,努力提升选题、科研、成果应用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突破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上。
三、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部分出席人员提出,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下更大力气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对各省化债工作的指导。有的出席人员认为,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地方政府对中央的顶层设计翘首以盼。按照防范道德风险要求,坚持“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是对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我国的体制和制度特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历史等因素,实事求是制定化债方案,对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可以予以一些支持,隐性债务由于多采用市场渠道和方式形成,可更多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化解。有的出席人员建议:(1)加强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管理,包括对偿还全过程的监管,着力提升发债融资资金的使用绩效;(2)大力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优先使用以往年度财政结余资金偿还债务,对高负债地区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化债资金;(3)高度重视新增隐性债务问题,立足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发展经济职能,加强对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论证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过法定债务融资渠道保证重大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坚决遏制在法定限额之外违法违规或者变相举借债务。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同时加强对专项债使用和资金效益的监管。有的出席人员提出,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都提到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要强化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的工作力度。
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
有的出席人员提出,今年编制的预算还带有一些前两年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色彩,如对外交往方面资金安排相对目前外交领域工作需求存在不足;前不久媒体报道个别地方还公示建设方舱医院,理由是之前批准的项目并且资金已下达,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下半年相关预算支出安排,对预算编制没有列入但确实要做的事项依法及时予以增列,对已列入但不符合目前实际的项目认真排查、依法及时调整减停。有的出席人员提出,近些年财政对医保和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加大,但与群众在就医用药方面的获得感不够匹配,一些地方医保基金结余较多,引发社会讨论。建议对医疗卫生领域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评估,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