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16届人大会第六次会议 >> 会议动态

聚情民生热点 回应人民关切——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

日期:2021-01-11 来源:江城新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一直以来,代表履职和民生话题都是两会期间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百姓关注的热点。1月10日召开的吉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与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的负责同志一道,分别结合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就民生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创新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立法方面,高质量制定《吉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法治保障。围绕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维护权益,先后颁布实施了《吉林市城区供热管理条例》《吉林市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完成了《吉林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修订,对现行有效的50余部地方性法规进行全面清理。

在监督方面,进一步提升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性,全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1个,开展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专题询问以及专项视察8次、执法检查4次、专题调研6次。

在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工作方面,把握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要求,认真落实宪法宣誓、供职发言等制度,依法作出了6项决定、决议,任免“一府一委两院”国家工作人员62人次。

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方面,着力激发代表正能量,人大代表在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响应号召,4314名各级人大代表工作在战“疫”一线,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181万元。着力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从“注重面复率”向“追求解决率”转变, 69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面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记者:教育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过去的一年,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满足人民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教育局负责人:2020年,我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学,全年校园无疫情,全市30万中小学生零感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持续实施“阳光入学、阳光招生、阳光分班”等教育阳光行动,首次实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电脑招生派位。完成了丰满区东山实验学校收购工作,该校已经招生;启动了高新区实验小学扩建项目,江南区域学位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所,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1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5%,超过省定目标。加强热点校和薄弱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口交流校长教师683名,补充农村教师427名,“名校、名师”网络课堂全面铺开,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逐年缩小。克服疫情影响,免费开放市互联网学校1.2万余节在线课程,1000名优秀教师在线授课答疑,我市“停课不停学”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国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全市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5人进入全省理科前10名。10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28个专业入选省“特色高水平中职专业”。申办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获省政府批准,我市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记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着“兜底保障一批”的重要职责。市民政局在过去的一年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人:过去的一年,市民政局紧盯困难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难心事,编牢织密民生安全保障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先后制定印发了《深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精简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政策的可及性和及时性。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救助融合,形成了“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的全流程网上经办服务模式,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救助金的审批。

继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城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4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715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年5208元。全年发放救助资金3.2亿元。

紧盯困难群众迫切需求,适时开展多元化社会救助。在我市遭受两拨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期间,为121.74万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683万元,在中秋和元旦期间,先后两次发放一次性救助金,有效保障特困群众节日期间基本生活。

  

记者:市卫健委2020年在卫生健康方面重点做了哪些民生实事,并有哪些亮点工作?

市卫健委负责人: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推进健康吉林建设为主线,牵头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我市两个核酸检测基地全部建成,全市33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全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各类市场环境卫生整治,顺利完成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的迎检工作,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拟命名国家卫生城市。立足解决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的短板弱项,谋划实施了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建设项目等21个建设项目。134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定向招录乡村医生73人。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至30种,定点救治医院增至13个,大病贫困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救治或纳入慢病管理。“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达134家,惠及贫困人口10310人次。为在校中小学生免费视力筛查3.2万人。完成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病种的基线调查13584人。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城乡孤儿3类人群减免大型设备检查费用35.25万元。为城区符合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及优抚对象和60周岁以上失独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记者:请问2020年我市就业创业方面总体情况怎么样?有哪些亮点工作?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2020年,我市就业创业形势空前严峻。市人社局抓住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环节,打造了我市创业促就业新业态、新模式。

开辟“就业援助绿色通道”和援助专区,对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就业援助。拓宽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各类登记就业服务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吉工程,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举办网络创业培训、SYB培训,加强创业“三库一平台”建设,推广使用“创业就业服务云平台”,将之与微型乡镇(社区)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互融,促进更高质量就业。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开展竞赛,为发现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扩大学徒制企业覆盖面,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已完成补贴性培训11.13万人次,超额完成技能培训任务。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7%,登记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5060人,已就业4166人,登记就业率为82.33%,均完成年度任务指标。

(通讯员/赵迎华 编辑/刘野、张恩宁)